第(1/3)页 一日后,广州城内城和外城的大街小巷。 上个千个,五岁到十岁左右的顽童分散开来。 他们三五成群的,捂着兜里的铜板,在街上边跑边喊: “各位阿叔、阿婶,明早辰时,开元寺的门口有热闹瞧咯。” “在那遥远的南海边,有一个美丽的国家叫做新南越国,他们和大唐一样都是炎黄子孙。” “远方的亲戚给我们带了海外特产来!你问是什么特产?闻着臭,吃起来香甜的果子你见没过?” 驻足的行人,忍不住的逗起了小孩儿来: “说的还怪吸引人的,这些远方亲戚都还带了些什么特产呀?” 小孩儿挺着小胸膛,脑子里背了一个小时的台词还没忘: “那就就太多了,有那比我的巴掌都长的、能带壳儿吃的烤大虾,还有装在罐子里做熟了可以放在三年都不坏的螺肉、鲍鱼肉、带鱼、八爪鱼。” 行人故意抬杠:“怎全都是些吃食啊?我们可不爱吃那些个,海鲜还得吃鲜活的。” 小孩儿嘟着嘴,大声反驳:“我们都试吃过了,人家那做出来的味道美得很。” 其余的小伙伴们齐齐点头,嘴巴里还在砸么着那些吃食的滋味。 还有大些的孩子帮着做补充:“不喜欢买吃的,那你就买厕纸去吧,人家那厕纸软乎乎的可好用,擦PP一点都不痛。” 在附近闲逛的有钱人多着呢。 有一个乡绅就听了一耳朵,丢了一贯赏钱给几个小家伙:“你们好好的说一说,给老爷我往细里说!” “这位阿叔,你听我们给你说.” 尤大娘子深谙广告之道。 联合了海达雅克部落、渤泥州州长两大商家。 先是花了点小钱,在广州城搞起了地推。 再然后,由巫祝舅爷出面,给开元寺添了五百个银币的香油钱。 一是请寺里的大和尚们,过几日为先祖们迁坟至白云山做一个祈福仪式。 二来嘛,他们要在开元寺外的圩市上包场,摆一天地摊。 五百个银币能换到大唐的五百贯钱,搁哪儿都是一桩大买卖了。 主持大和尚表示,到时候他会亲赴白云山,为新南越国的先祖们念诵《大悲咒》. 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的发酵,大半个广州城的百姓们都被惊动了。 天才刚刚亮,就有那早起的闲人跑来瞧热闹。 得亏他们熬了一个通宵,才做好了摆摊的准备。 早来的大唐闲人,一到圩场,就被那座卷纸堆成的纸山给镇住了。 又觉得,这些新南越国人实在不是做买卖的料。 谁家摆摊,会把库存都拉出来亮相啊! 渤泥州州长等人可不懂闽南语。 长公主就给他们准备了一个录好了音的扩音器。 一见到有人来,州长家的小儿子就按下了扩音器的按钮。 圩市上的人,马上就听到了一段魔性广告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