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国士-《神庭》


    第(2/3)页

    当绵延如长龙的马车队驶入太安城后,当车厢内的朝臣掀开车厢窗帘看向街道两旁那熟悉的酒楼店铺后,神情恍惚,生出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甚至有年逾古稀的老臣在见到人群中熟悉的面孔时竟然喜极而泣老泪纵横。

    原本以为只是像往年一样是场按部就班的秋狩大典,但没想到却是祸端横生。

    昨日发生在昭陵行宫后殿上的那场血腥屠杀依旧历历在目。

    也只有在那时平日里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他们才明白原本自己手中的官职履历在高高举起的屠刀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昨日死在后殿上的,三品以上的当朝大臣两人,四品五人,四品之下八人。

    可以说当时后殿上的朝臣中有三分之一死在了李景凉的血腥屠刀之下。

    听到马车后响起的阵阵哭泣声,车厢内房玄策说道:“看来昨日发生在后殿中的那场屠杀成了文武百官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李济民不置可否地说道:“听说当时身在大殿上的只有些握笔杆子的文臣,所谓君子远庖厨,平日里估计连只鸡都不敢杀,更何况昨日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同僚惨死在血泊中。”

    “没想到李景凉临死还给他们上了一课。”房玄策轻轻拨弄着红泥小火炉中的炭火,淡淡说道。

    “嗯?”李济民轻咦一声,“和解?”

    房玄策看向李济民,沉声道:“想当初大梁以武立国,是在战马背上打下来的天下,当时未改国号时即便是我朝的文臣都弓马娴熟可以披甲上阵,怎么我大梁才刚刚立国十二年,血脉深处的那股子肃杀之气就已经荡然一空,也就只剩下些武将还有那股子血性了。”

    最后房玄策死死盯着李济民,问道:“殿下,若此时天下战事再起,你觉得我大梁该如何自处,又能够如何自处呢?”

    说到这,房玄策神色一凛,拱手道:“一时冲动说出些大逆不道之言,还请殿下恕罪。”

    李济民闻言微微一怔,然后摆手说道:“忠言逆耳,更何况这只是玄策你跟我之间私下言论,无关乎大梁朝纲。”

    “还有一件事还请殿下及时着手准备。”房玄策点头说道。

    “什么?”李济民狐疑问道。

    “这次李景凉起兵谋逆,死在他手上的文臣武将加起来约摸要有三十多人,而且因为是秋狩大典的缘故所以这些人中多是身兼要职。”

    说到这他顿了顿,目光如炬地看向李济民,然后又继续说道:“如今他们人死空缺,不知道殿下对这三十多个空位有没有想法?”

    “玄策你的意思是要我及时安排人填补上这个空缺?”李济民皱眉问道。

    “如今李景凉一死朝堂上的局势就更加明朗了,以后的大梁之主只会在殿下与太子之间产生,所以这正是在朝堂上安插心腹的良机。”房玄策沉声说道。

    李济民面露迟疑之色,说道:“但是父皇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皇子与朝臣间结党营私,勾结党羽可是父皇心中的大忌。”

    听到李济民这般说,房玄策解释道:“殿下为什么想的是要在位置上特意安插我们的人,为什么不能是那些胸怀抱负但却未遇良机的饱读诗书之士,这样的人我想在六部之中并不少吧?”

    “一直因为他们官阶太低没有机会可以站队,但如今只要殿下可以给他们这个机会,那我想他们这群人或多或少心里都会对殿下心怀一份感激。”房玄策低头看着炉中已经被烧得通红的木炭,低声道:“况且殿下若是登基大宝势必会是一代明君,我想这也正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经过房玄策给自己答疑解惑后,李济民心中豁然开朗,他果然没有看错,这位房家的雏凤是真正的国士。

    “或许李雍和那边也想到这一点,所以殿下还要抓紧行动。”房玄策叮嘱道。
    第(2/3)页